A股创两年最大周跌幅 QE退出是纸老虎?
“狼”终于要来了。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缩减量化宽松,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受到冲击多数下跌。A股市场则更纠结,在国内“钱荒”事件的叠加效应下,上证指数于12月20日下跌2.02%,失守2100点整数关口,并创下了两年内最大周跌幅。
今年以来,QE屡次上演“狼来了”的戏码,每次退出传言每每都会引起全球资本市场的联动,A股在今年间也曾数度因此大跌。
实际上,QE计划仅是一项美国的货币政策,受其影响最大的则是美元指数的走势,而全球风险资金则将美元指数看做为风向标。由于第四轮量化宽松的缩减,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将更加强烈,从而美元存在较强的上行压力,因此全球热钱有回流美国本土的风险,而这或许是投资者最为焦虑的中心。
对于中国的流动性,投资者的担忧还是不无道理的。随着QE的逐渐退出,无疑会造成部分套利资金的流出,而目前中国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偏紧的,未来如果还不能适时的调整,国内流动性将避免不了“紧上加紧”的可能。
不过,此次美联储退出QE对于A股市场的冲击,可能只是“毛毛雨”。
从历史的走势看,虽然前两次QE计划的退出对A股造成了冲击,但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中,探底之路遥遥无期,而本次QE不仅是以渐进式的方式退出,且此时的中国经济已经企稳,低通胀伴随着去库存化接近尾声,因此第四轮量化宽松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其影响或许只是心里层面的。
不过与今年6月间那次类似的是,12月的QE将缓慢缩减的消息不合时宜的与国内shibor利率攀升走在了一起,这不禁让投资者更加担忧本不充裕的流动性。
国内资金价格大幅攀升实为元凶
实际上,与QE相比,央行的态度对于A股资金面的影响更为关键。
19日,中国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盘中一度攀升至9.8%。而当天下午银行间市场延迟半小时闭市,一月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突破8%,同业拆放利率全部上行,14天shibor利率大涨114个基点至6.22%。
或许是为了安抚市场紧张的情绪,在美国宣布缩减QE计划的同时,中国央行周四宣布通过SLO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定向投放资金2000亿元人民币。
不过,这一举动奏效不大,周五7天期回购利率继续维持高位,一度上涨至9.9%,并刷新了6月20日钱荒以来的新高,并引发“6月钱荒”再次来袭的焦虑。
银行间资金紧张与股市的风险偏好相关联。银行业在年末资金紧张时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短期融资,短期资金价格快速上升,资金大的投资者会选择从股票市场转移到银行间市场或者是交易所回购市场区参与资金拆借,如此一来,直接导致股市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生改变,股市资金流出。此外,银行揽存大战如火如荼,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飙升至7%,工、农、中、建等几家国有大行均有“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在售,预期收益率均在6.00%至6.10%之间,进一步分流股市资金。
明年初资金面仍难乐观 小盘股或成重灾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QE缩减与“钱荒来袭”的焦虑形成了对A股的双重压力,而如果将此状态延续到明年1月,市场将会面临IPO开闸的又一冲击。
创业板及中小板首当其冲。以已经过会的83家企业来算,其中43家拟在创业板上市,这也意味着未来在创业板新股中比例将超过10%。毋庸置疑的是,这批新股发行带来新标的的供给,会将部分资金分流至一级市场,从而改变资金供需格局,最终导致市场的下跌。
83家公司中将有50家新股于1月IPO开闸之后陆续上市,根据安永的统计,这批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新股筹资额约为440亿,其中两个巨无霸陕西煤业和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便将贡献了272亿,心理上的冲击不可小觑。
从整体情况看,在没有增量资金入场的情况下,排队公司募集资金数量与市场存量资金相比,缺口仍大。有分析指出,假设有700家公司通过审查,按照每家10亿融资计算,融资额将高达7000亿,而此前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最新的市场存量资金大约是6300亿,如果不考虑新增入市资金,仅仅承担IPO融资都将相差1200亿元,何况还要承担产业资本减持和交易费用再融资的抽血。
目前来看,短期市场内暂时并没有见到新鲜血液,目前除了QFII在增加账户数之外,其余的长线资本仍然按兵不动。
看起来主板似乎可以松一口气,明年首批新股的募资额与今年2323亿的再融资额度相比数量并不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主板也就高枕无忧。在新三板扩容到全国的大背景下,如果每家公司融资2亿,新三板扩容后总体市值大约为4千亿。虽然这笔资金目前不会对主板资金造成明显分流,但是随着转板机制的确立,未来转向主板上市的公司增加,小盘股的估值也会压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