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交易中心大规格金银币 → [转帖] 要赚钱,得研究(见【核心提示】)


  共有249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 要赚钱,得研究(见【核心提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鹰冠群芳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职业投资人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4674 积分:615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3/5 17:56:00
[转帖] 要赚钱,得研究(见【核心提示】)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24 15:37:00 [只看该作者]

2006年12月30日,有币友在中国金币收藏网的《金币投资收藏大家谈》栏发起投票贴子称自己花去8500元购买了两枚一对的台湾光复回归祖国50周年0.5盎司金币,是要“用投资的心态去迎接狂流的到来”并请求指点。今天,即2007年1月24日,由网管在《焦点》栏发布了“51论剑:2007年币市发展探讨”。
见到了令我关心的两个话题后,我便将一时技痒撰写的《要赚钱,得研究!》一文在中国金币收藏网《深度分析》栏发表,以飨广大金银币收藏、投资、经营者。对于文章中的人和事不要“对号入座”,只希望币友从中得到启迪。


遗憾,往往发生在清醒之前
1995年深秋的一天晚上,南京一位经营金银币的老朋友寻呼我,他说最近要从上海钱币市场接一些我国才发行的台湾光复金银币,还说近期金银币行情十分看好但也有风险,价格不能确定,还得先付100元保证金。我立刻意识到1990年和1993年曾分别发行过“台湾风光”第一和第二组金银币,政治题材是不同前两次的,我一口答应了。
几天后,这位朋友说币已背回来了。当我第一眼看到该币时,就喜爱上了,我决定“连锅端”。他说绝对不行,因为已有人预定了。不过,在我主动放出加价的利好后,“唯利是图”的老朋友还是多给了我一些。虽然我的拦截做法不够地道,但这就是我一贯倡导收藏、投资金银币要具有的捷足先登意识。
在老朋友向我推荐之前,我还真不知道中国人民银行要发行台湾光复金银币呢,更不知道钱币的图案是啥样子。现在的一些新币友可能不清楚,当时有些币的发行不是先在媒体上公布的,被人们怀疑是“包销”的币种我们就更不得而知了。
后来,我了解了中国金币总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经销门市部的报价,这位朋友的价格是适中的,每枚只是稍加了10-50元不等,也算是路费和辛苦费吧,我觉得他的商德挺好的。
让我难忘的是,当时他从上海带回来的台湾光复金银币都只是1盎司银币和5盎司银币。根据他的描述,这套纪念币中的半盎司金币、5盎司金币和1公斤银币在上海肇家浜路地摊是有的,但1公斤金币他没有看到,因为摊主是嫌外地人买不起就劝止他进了。这说明当时大规格银币是很随意买到的。尽管“9”字开头的大砖头手机是高档品,但信号不是很好,与上海的币友联系不上,加上我忙于公务没有及时亲自到上海去,面对千载难逢的100枚发行量的1公斤台湾光复银币而坐失良机,是一件令我至今后悔的憾事。

价值,常由细致和耐心而发现
回到家中,夜灯下双手持币足足欣赏了好几个小时,钱币正面长城图案较为普通,尽管是精制币,我感觉铸造工艺一般化。不过,钱币背面的地形图、建筑物、主题文字等内容却引起了我的关注。我第一时间确定的它是新中国第一枚地形图钱币,受父亲研究地图的影响,我又在父亲个人地图收藏室里,就钱币上的地形图与不同地图出版单位在不同时期绘制编制出版的中国地图和台湾省地图进行反复比较,并请教了南京多位资深的地理老师检查后认为,钱币上的地形图是准确的、完美的。
在欣赏台湾光复纪念币时,我仿佛能从币面看到1945年10月25日中山堂前那激动人心的情景:曾不可一世的日寇终于低下了头,正式向中国投降;中国政府宣布宝岛台湾回归祖国,民众“欢喜欲狂、喜泪连连”。不论当时,就说现在我都会被爱国之情感动落泪,由此我也产生了不少深思。
由鉴定证书签发人使我想到了*同志曾警告*分子的重要讲话。随着台湾局势的不断变化,我们与*分子的斗争将更加艰巨,和平统一祖国任重道远。
虽然该币的背面会引起我浮现小时候所见到的“文革”许多像章和《语录》上常有的“光芒”,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当我面对新中国首枚满版、双圈360度全方位“放光芒” 台湾光复金银币上的中国和台湾省地形图时,祖国,只有祖国才是我心中永远的万丈光芒!
之后,这些内容使我翻来覆去地想,还经常跟随我“一路走”。但直觉告诉我,中国人民银行于1995年发行的这套“台湾光复回归祖国50周年金银纪念币”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政治意义是重大的!因此,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建筑物中山堂背景和1945年台湾光复这件大事上。
首先,我耐下心来,从广泛查询其相关历史资料入手,目的就是试图发现潜在的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获得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发现:
在到南京图书馆查询1945年10月前后的民国报刊等史料时,猛然意识到中山堂上的“中山堂”三个字绝对不简单,一定是顶级的名人所题,会是谁呢?在一张印有中山堂模糊背景的图片上,能够隐隐约约显示题写人的姓名是三个字,这三个字的大体特征是:笔划由上至下逐步减少,字体面积从上而下逐渐缩小,“蒋”、“中”、“正”?我不禁一阵惊喜——“中山堂”三字疑似蒋介石先生的笔墨,这是在该币配套的《鉴定证书》和其他各种介绍资料上所没有的,如果这样的话,也意味着蒋氏笔迹首登新中国法定货币!
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我开始向台胞发函请教。苦于当时的两岸关系,求证和收集第一手资料是十分困难的:地址不清楚、电话不知道、网络又不通,每次收、发信函的时间特别地慢,从1998年底向台湾发函,不是泥牛入海、就是原封退回,虽然困难重重,我也从不放弃。
2001年8月12日,我终于收到了“台北中山堂业务组”寄来的资料,结果证实了“中山堂”三个字确为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所题。台北市中山堂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还寄来了中山堂修缮前后的彩色对比照片及中山堂的《介绍手册》。
从尊重历史、加强统战工作的角度来看,尤其在*分子日趋猖獗的严峻形势下,此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鉴于此,我相继撰写了有关文章,谈了我对台湾光复纪念币的价值发现和思想认识,如《珍贵的爱国主义纪念币》发表在1997年9月13日《每日桥报》上,《台湾光复回归祖国50周年金银纪念币》发表在2002年第8期《收藏》杂志上,金银币官方网站“中国金币”也有转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另外,有许多币友问我关于夺目的地形图“比例”问题。我认为,该套币发行之时相配的宣传资料已说得非常清楚不过了:“……象征台湾省与大陆的血肉相连、密不可分,所以突显台湾省地形图作为主角,同时也加上了中国地形图,作为一个整体”。因此,地形图的“比例”是属表现主题艺术设计效果的范畴。不过,有些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地形图的“比例”就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差异了。

机遇,相信还会再来的
如果币友要“用投资的心态去迎接狂流的到来”,那就对了!
台湾光复纪念币是好币,已经得到海内外钱币爱好者的肯定。
1997年钱币市场危机发生后,金银币市价全面呈现“高台跳水”现象,社会媒体和钱币专业媒体甚至都出现了诸如钱币市场还能生存吗?钱币市场何去何从?“钱”途怎样?等关于钱币市场及交易是生、还是死的研判。既使在钱币市场一片哀戚悲情之下,台湾光复纪念币价格依然坚挺,抗跌性强,时有朋友不断在寻货,这就是该套金银币极具投资前景的一个明证。
当然该币偶有低走之时,2005年我在北京曾见到一枚5盎司银币,摊主只开4200元。那么以前、现在包括今后,为什么会不时地冒出低价呢?我分析,一是外行人急于兑现,碰巧商家“眼里揉沙”;二是藏主嫌弃币色微变、外包装塑料袋脏损;三是被新发行的垃圾币或钱币衍生品如纪念章等套牢,头寸紧,急用钱。
其实,该套纪念币还有很多话题和亮点,可能都是“含金量”,如巧合的鉴定证书签发人、大规格币的版本差异问题、有暗箱操作之嫌的“包销制”等,我就不一一解读了。
要通过金银币赚钱,是离不开对金银币深入彻底研究的!这是我通过对台湾光复金银币的研究和收获后所得到的体会,研究与投资并举、赚钱为收藏添色!试想,如果不去研究金银币文化的思想属性、特征和精髓,那么金银币与股票代码等还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钱币市场中稳操胜券,第一步必须是研究(前期是学习)。同时,参与者必须还要有耐心和包容力:
不要自卑和自责“子弹”比别人少,不要认为资金实力雄厚就能赚到大钱,在金银币市场中,也要学会打巧牌、出妙招;不要过度指责和攻击发行机构发行金银币过频、过滥,虽然有些做法有待改进,不能全盘否定发行机构的作用和业绩。没有青山,就无助市场的发展,没有更多的泉源,就无法分辨钱币“良莠”,就没有可选余地。
还有,明明是自己把握、经营得不好,做亏了之后就怨天尤人,把气、把火都撒到发行机构身上,说的一些话实在是不妥当。对此,我是不赞同的。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许多人都讲,大凡上了金银币这条“贼船”的人,想下来也不是容易的。虽然我们时常错过良机,只要沉下去研究,在已发行的金银币中还是许多“原始股”的,况且发行机构仍然会不断地发行下去,机遇还是会悄悄接近我们的。
说复杂,我们可能永远也讨论不清楚,说简单,钱币面前,只要做真正的有心人,大把的钞票就不会与你失之臂交。 (孙景龙2007.1.24)




我的小店:尚 雅 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