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社会经纬文体休闲 → 令人震惊:继发现秦桧遗嘱后 考古队今向秦桧磕头


  共有253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令人震惊:继发现秦桧遗嘱后 考古队今向秦桧磕头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芊儿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554 积分:1287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12/8 17:50:00
令人震惊:继发现秦桧遗嘱后 考古队今向秦桧磕头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1 18:32:00 [只看该作者]

本报记者自南京江宁镇报道 昨天,当地仍然大雾弥漫,天气阴冷,发掘队在弥漫的大雾中首先开启了疑似秦桧墓的西边墓室,并发现黑色人头骨。

墓室开启前竟举行祭拜仪式

上午8时许,墓室开启前,发掘现场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幕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场景。考古队员们当着所有围观人群和众多媒体人员诧异的目光,旁若无人地搞了一场祭拜仪式。墓坑的正南方坑沿处,摆了3瓶白酒,再往南一两米处摆了一个长方形铁盒类的器物,几个主要考古队员不断地将成沓的纸钱投入其中焚烧,并依次面向大墓烧香祭拜,发掘现场浓雾、烟尘与纸币的灰尘弥漫在一起。

当地一名考古队员见到记者时,还理直气壮地表示:“你们要想采访,也要先祭拜秦桧,要磕头。”发掘现场对媒体的态度可以用“防范极严”来概括。公安、保安沿围护栏设起了警戒线,绝对禁止记者进入。记者想拍张照片只能登上围护栏远远地照些远景。


压在西边墓室上的青石板被慢慢吊起

墓室缓慢开启,露出木制棺材

9 时左右,起吊覆盖在西边墓室上青石板的工作在弥天大雾中展开。虽然前天下午发掘人员已对西边的墓室内的积水进行了抽取,但昨天发现墓室中又积存了从旁边渗入的积水。所以发掘人员就边起吊、搬移青石板,边继续抽出墓室中的积水,最终露出了底下呈白色的淤泥。可以看见淤泥中的木制棺材已破烂不成形状,无法判定结构。

临近中午,墓室上面覆盖的青石板只被吊起了五六块已经破碎的,长条完整的石板还一块未动。对媒体记者和围观人群而言,这样的进度显得有些不过瘾。但现场忙碌的情况又让人一目了然,丈量尺寸的,记录的,拍照存留资料的,让人感到考古发掘工作确实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有考古人员表示:“这其实就是最真实的考古发掘,无论墓主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发掘工作却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古墓传达的许多历史信息就会不慎丢失,并且失不再来。”


墓室北部惊现黑色人头骨

下午1时许,考古人员在墓室北侧的淤泥上部发现一个黑色物体,捞起后才看清是一个人的头骨。头骨呈黑色,没有下颚骨。现场考古人员讲,头骨呈黑色一是死者可能服毒而死,二是可能死后埋葬时使用了大量属剧毒物质的防腐剂(如水银)所致。而之所以还未清理淤泥就发现人骨,是因为在起吊碎裂的青石板时,大块碎裂的石料掉下,将底层的物体溅起。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头骨应属于墓室主人。但是男是女,还要最终通过牙齿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骨骼判定。


墓室中是否存有文物现在难以判定

昨天,发掘现场总指挥、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吊起青石板,只是了解墓室情况的一个初步过程。昨天一天,起吊西边墓室顶部青石板的工作约进行了一半多一点,预计今天上午才能将覆盖墓室的所有青石板起吊完毕。后天开始清理墓室。目前看,墓室为土坑砖石结构,墓室覆盖的石板都超过40厘米厚。墓室内今年9月被盗的痕迹清晰可见。因此,清理墓室时能否发现大量文物现在实难判定。

对于开启墓室前的祭拜仪式,华国荣表示,开启墓室前对墓主人举行祭拜仪式并不是惯例,2004年发掘另一座秦桧家族墓时也没有举行类似仪式。对于有记者提问“为什么这次要在开启墓室前举行这样的仪式,是否是因为对秦桧其人有你们不同的看法”的问题,华国荣以转身就走的方式回避了。


到底是不是秦桧墓?

据华国荣介绍,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这座大墓可以确定是属于南宋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但是否是秦桧家族墓,目前还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因为目前还未找到很多的直接物证,因此也就更无法肯定是秦桧墓。


秦桧家族墓地有多大?

华国荣讲,目前考古部门还没来得及对整个家族墓地进行全方位考察,因此还无法确定这个家族墓地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个家族陵园。陵园不同于墓地之处是,有围墙,有响堂,有园门,有阶梯。只是这些遗迹目前保存已很不完整了。


墓中是否有文物?
华国荣说,在历史上有明确资料记载的是,在明成化年间,秦桧墓曾被盗过,而目前考古人员根据对整个大墓的现场勘察认定,大墓共有5处盗洞。不过,3座墓室中,中间的墓室并没有明显被盗痕迹,因此也就最有可能出土大量文物。(来源:凤凰网·北京青年报)

相关新闻:

考古惊现秦桧遗嘱:忠良宁负*佞名

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终于随着引人争议的拆迁开发工程而诞生。在建设过程中发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桧亲笔遗嘱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有关文物部门已经初步确定该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桧亲笔书写的“政治遗嘱”,对其生前的引人争议的行为作了一定的辩解,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据了解,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和各研究机构的著名宋史专家均已云集现场。

自称秦氏后人的多名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文物的鉴定,如确定先祖罪名不实,根据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将可能入禀法院要求取消岳飞庙中的秦氏夫妇跪像,如仍要设立跪像,则应“将跪像脑袋换为书本,代表食书不化、空言误国的腐儒们该为中国的落后而忏悔”。

该份被专家初步认定为秦桧“政治遗嘱”的文物,书写在一块长达2.2米、宽约50公分的绸缎上,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出土该批文物的村庄位于本市郊区,早先名为麓洱,现名为壶侑,因风光优美,出产茶叶,宋代时一度是高官们的庄园。此次所发掘的宋墓,专家估计为秦氏子侄辈的墓穴,时间应在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为岳飞平反昭雪)后,秦氏此时逐渐失势,一些身前文物成为族人累赘和朝野忌讳,干脆采用殉葬方式掩藏。

巧合的是,随本次墓葬发掘一起出土的地契资料表明,此地庄园基本为岳秦两家分领。两家比邻,这也是宋史研究的研究的新发现之一。

据消息人士透露,初步鉴定秦桧该份遗嘱作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时年55岁(秦桧生于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飞含冤被杀(绍兴十一年腊月,1142年1月)后三年。

秦桧在该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远离政治,自己深知将“获谴汗青”,“蒙羞万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禄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已身据高位的族人详细指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专家正是据此认定此书信为家族内的政治遗嘱。据已经详细阅读该份文物的一位匿名专家介绍,秦桧在该份遗嘱中表明自己坚信对金议和是当时的“国情”下保全家国的唯一出路,也曾经和岳飞直接探讨过此问题,但岳飞表示“要为不可为之事”。而宋高宗其实并不反对北伐作战,因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令他“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显然皇帝很陶醉这种救世主的感觉。但因为岳飞在规复旧河山之外,经常公开宣扬要“迎还二帝”,而金国也不断在战争失利时派密使威胁高宗要“送还汝兄”,并不断暗示囚在五国城的宋钦宗与岳飞有秘密来往,令高宗疑窦丛生,甚至到了“寝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飞,就是因为金使送来了岳飞与钦宗联络的“确切证据”,钦宗甚至扬言返国复辟后将清洗“老九”(高宗为徽宗第九子)的人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飞对证确认。

据了解,秦桧在遗嘱中说,高宗与岳飞的晤谈一概秘密进行,他也不能与闻。但事后高宗告诉他,岳飞一再表态自己只想规复北方迎还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归田。至于帝位归属,岳飞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间事”,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态。

秦桧在遗嘱中对岳飞的战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岳飞的善战为其议和提供相当大的便利空间,以打促谈效果很好。但岳飞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较孤僻,与人不好相处,容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与皇帝言语不合而撂挑子走人,与皇帝结了深怨。岳飞不大考虑高宗本人的利益,不仅和被囚敌国的钦宗有谣传中的来往,还多次当面劝高宗立嗣,高宗本人因有隐疾(据后世医学推断是阳痿)而无子嗣,因此十分怀疑岳飞拥兵欲立拥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违背了祖宗传下的抑武扬文的宗旨,估计也是因此引发高宗杀机,不惜破除有宋以来不杀大臣的誓言。秦桧表示,他已竭尽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和张宪,但高宗指示全杀,他亦无奈。同僚们在岳飞被杀后不敢质问皇帝,都来质问秦桧,秦桧也不敢和不便说皇帝的意思,只好说“莫须有”含糊应对。

  据透露,秦桧在遗嘱中激烈指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空言误国,“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国而好言国事”,以为慷慨激昂就能救国救民,更以为说过就等于做过了。自己不挑担子,还好以大帽子压人,政府只要提出一韬光养晦,就会被指卖国;只要一与金国议和,就会被指媚外,而战争需要大量积累,需要“暂息兵戈勤稼穑”与民生息。秦桧说自己不得不以强势压下这种言论,断了不少空谈者的仕途和财路,但“开罪言路罪在身后”,国事艰难又难免挂一漏万,身后的名声是不可指望的。有意思的是,秦桧说岳飞对知识分子的空言比他还反感,并认为岳飞本人究竟并非读书人出身,更注重实战成效。

秦桧在遗嘱中辩解说,帝位一旦有纷争,内战必起,国家必亡,因此不如保全半壁江山;而即使帝室无恙,但毕竟皇帝已经对拥兵大将起了猜忌,此隙一开绝难弥合,即使岳飞本人无所谓,但手下骄兵悍将也难保万一。至于自己事后为皇帝分谤,从公议而言,高据相位责无旁贷,为江山社稷只好牺牲自己的令名;从私情来说,高宗于他有“知遇之恩、信任之专”,他也只能为知己者死。所以,教诲子孙,高宗在位或可保秦家富贵,而高宗百年后秦家必将被清算,“民忿欲泄终需泄”。他感慨,“生逢乱世家国颠沛”,总想做点经世济国的实事,但“为实事者均不见容于当下”,岳飞难以见容于皇帝,而他必将更难以见容于言官史册,后世只有那些维持乱世危局的当局者才能体会他的苦心了。

  据专家介绍,民间形成定见的秦桧是金国“*细”的看法,都无实证,却有很多反证。南宋的史学家就留下很多资料,如李心传写的《要录》说,秦桧不是金人“*细”,只是主和派而已。徐梦莘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说,前御史中丞秦桧和家属从金军占领的楚州孙村中逃归至涟水军丁祀水寨,只使用“逃归”二字。熊克写的《中兴小记》说,秦桧从敌中归来,也没说他是“*细”。

只有张邦昌友婿朱胜非写的《闲居录》说,秦桧全家及婢仆从金国归宋,不是“逃归”。朱胜非是拥护张邦昌的,而秦桧是一直反对金人立伪张邦昌,秦桧与朱胜非矛盾尖锐。秦桧执政时,朱胜非被废居八年,有利益冲突,因此专家认为可以断定朱胜非《闲居录》所记是对秦桧的打击报复。另有《金人南迁录》说,天会八年,金国诸臣害怕宋朝君臣报复,主张放纵秦桧归宋朝。然而《金人南迁录》是一本谬误百出的书,此书对秦桧的叙述是“晓然傅会”,是错误的。

  而从宋高宗的诏令中可以看到赵构是热烈欢迎秦桧逃归宋朝,他将秦桧比作汉代的苏武,常持汉节。秦桧自己写的《北征纪实》中,可以看到他在金军中想尽千方百计,最后才能逃归宋朝,情节十分具体,绝难杜撰。秦桧逃回宋朝,皇帝赵构称赞秦桧“忠朴过人”,比作苏武,朝中宰相重臣如范忠尹,李回等人说秦桧是忠臣,使许多朝臣不再怀疑秦桧是“*细”,李纲书写赞扬秦桧“精忠许国”,“立大节于宗社倾危之秋”。这充分说明金人并不是纵使秦桧归宋朝。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今日表示,历史问题将由专家们去研究考据,但此次考古大发现,也雄辩地证明了:即使仅从挖掘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角度,城市的拆迁和开发也是十分必要的,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圈地和开发的力度,更多更快地挖掘地下沉睡的宝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度的“双丰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