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新闻中心钱币新闻 → 《古琴与钢琴》的发行量商榷 蒋宇冰


  共有274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古琴与钢琴》的发行量商榷 蒋宇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123踢球去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2092 积分:13145 威望:29 精华:0 注册:2004/10/30 18:04:00
《古琴与钢琴》的发行量商榷 蒋宇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9/19 9:47:00 [只看该作者]


说真的,汤成光先生发表在上一期《大江南收藏》报的《<古琴与钢琴>的发行量是1000万枚吗?》一文,笔者并没看到当期报纸,而是从网上刚刚阅读到的,联想到前些日子汤先生已在网络论坛上发表过类似的评论,现一并作些回答。

  笔者注意到,汤先生的商榷文章标题用了一个反问句,其实笔者那篇拙文的标题是《今年唯一提前公布发行量的邮票》,这才是笔者的观点,经汤先生这么一反问,意思就不同了,把笔者的观点集中到了“1000万”之上了,如果不是偷换概念的话,也得算是断章取义,或是曲解吧?笔者在拜读了汤文之后,有三个问题需要讨教。

  一问:是谁“一时算错账了”?正如汤先生所说:“国家邮政部门正式公布的每一套纪特邮票发行量,都是指国内发行和通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口到世界各国的总量。”这没错。但其中所指的“出口量”,与两国联合发行邮票的外方发行量,似乎不是一码事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汤先生却说“‘邮票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国境内发行1000万枚,在奥地利境内发行80万枚’,仅这二个数字加起来就是1080万枚了,可是,蒋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却仍然说是发行1000万枚,可见是一时算错账了。”这样的加法,显然是把上面提到的“出口量”,与两国联合发行邮票的外方发行量混为一谈了。

  二问:是谁在“凭空乱猜”?笔者那篇拙文的观点在于“提前公布发行量的邮票”,为了说明今年至今并不是一套邮票也没公布过发行量这样一个事实,在文中引用了2005年4月1日,由奥地利国邮政局有关负责人哈斯先生领队的奥地利国家邮政局代表团访华,并与中国国家邮政局在北京签署协议的有关报道,其中就有这样的话语:“邮票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国境内发行1000万枚,在奥地利境内发行80万枚。”这不是笔者“凭空乱猜”的数字,也不是哈斯先生所说的数字,“这可是写进了中奥两国邮政的协议书中,并由新闻媒体向世界正式公布的,是绝对可靠的官方消息。”这一内容的报道,在很多媒介上发表过。

  三问:是谁在“主观臆断”?笔者在原先那篇拙文中,根据两国协议的有关报道,作了这样的推断:“《古琴与钢琴》邮票是今年唯一提前公布发行量而又没有作出调整的一套邮票。”事实不正是这样吗?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有关部门在公开场合就该套两国联合发行邮票的发行量作过什么调整说明。可汤先生就由此认为这是“主观臆断”,“贻害无穷”云云。真不知汤先生在商榷之前是否把笔者那篇拙文从头至尾看完。因为笔者在拙文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因此,当今年1,2月份所发行新邮销售、回收、销毁的具体数字统计完毕后,也不排除国家将对下半年新邮的印刷量适当调低。”也就是说,笔者并没有断定这个“1000万枚”就是最终的发行量。

  至于汤先生把这些分析与邮市的“炒新”联系起来看就更为离奇了。笔者看来,1000万枚左右的发行量,没一丝惊人之处,这是近两年的平均数,“其实并没出乎人们的意料”,在集邮队伍日益萎缩的今天,“事实证明,这个数字还难以遏制大多数新邮的‘打折’命运。”难道真会有这样天真的邮商,仅仅根据这“1000万枚左右”的发行量,而“疯狂炒新”,从而“二害中国邮市的健康发展”吗?这似乎有点敏感过度了。

大江南收藏



苍颜不改只依旧,万古相期竹与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123踢球去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2092 积分:13145 威望:29 精华:0 注册:2004/10/30 18: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9/19 9:47:00 [只看该作者]

武汉邮票市场看涨 1980年版8分金猴升至2400元 程久龙

随着邮政改革迈开政企分开的关键一步,邮票市场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昨日,记者在武汉邮票市场上了解到1980年版面值0.08元的“金猴”邮票以2400元的高价独领风骚。

  昨日,记者在武汉的崇仁路邮票市场看到,相比较以前空荡的交易大厅,现在的人流量大大提高。

  该市场的老邮贩肖峰告诉记者:“金猴票这一个月就涨了近两百多,现在2400元也有人收购,而且价格还在看涨。”因为在近期表现极为抢眼,“金猴”被喻为是整个集邮市场的风向标。

  据了解,去年才开始发行的奥运系列邮票,由于其主题的关系,虽然有着550万庞大的发行量,但是仍然受到众商家的追捧。

  小版*不干胶系列已经由面值9.6元涨到78元,而今年新上市的奥运比赛项目系列也亦表现不俗。除此之外,生肖系列和红色经典系列也是近期比较看好的邮票。

  据肖峰介绍,现在一个小柜台,平均每个月的交易额能够达到二三十万,而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月交易额突破十万都显得遥不可及。此外他还向记者透露,现在有大量的邮票交易是在网上进行,由于其操作方便快捷,网上交易尤其受到大额邮票炒家的青睐。据介绍,目前他经营的柜台还不足五平方米,网上的交易量能够占到总交易量的一半以上。

  由于邮票市场的普遍回暖,除集邮爱好者之外,还有不少资本炒家也大举进军邮市,他们动辄几千版的交易额大大刺激了邮市的繁荣。

  与交易量上升相应的是邮票价值的普遍回归。“随着国家邮政改革的推进,相比较以前,邮票的发行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武汉集邮俱乐部常务副主任王权生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邮票市场存在着实际发行量远远大于实际应用量的情况,从而导致大量的邮票出现打折的情况。一些本应极具收藏价值的邮票,其价值在市场上也得不到充分体现。”随着邮政改革的推动,近年邮票的发行量越来越趋向于理性。除了保证一部分用于集邮收藏的邮票之外,其余的都按照实际邮政业务的需求量发行。

  据介绍,国家对部分堆积邮票实行销毁政策,也使得长期过于低迷的邮票价值得到回升。

长江商报



苍颜不改只依旧,万古相期竹与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