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
钱币,是历史沧桑荣辱兴衰的见证,也是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其数量品种浩若烟海,在不同品种、不同版别、不同数量中,有习见品、罕见品、普通品和珍稀品之别。那么,怎样沙里淘金,收藏更有价值的古钱币呢?
懂得钱币
知识。没有广博的钱币知识,有如盲人骑瞎马,不会辨真识伪,只会买下赝品;没有知识,再珍稀的钱币也会与你擦肩而过,令你后悔莫及。因此,了解中国钱币的历史起源、演变和各类纸、布、贝、钱、铜、银币的概况、沿革、发展、数量等,是收藏古钱币的首要条件。
了解现存数量。“物以稀为贵”始终是价值规律的体现和收藏原则。如1972年在吉林省库伦旗一辽墓中出土的“大康6年”幻年铜币,是罕见的珍品;1984年在宁夏银川贺兰山发掘出土的西夏“光定元宝”篆、真书体对钱,确认系我国一枚极罕见的古钱;现今仅发现一枚的南唐“大齐通宝”和后来挖掘出的“保大元宝”,以及西汉时的“国宝金匮直万币”等币,填补了钱币历史的空白,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明白历史地位。珍稀币不但是货币历史的实物和见证,而且起着承前启后、弥补断代的作用,具有显赫的地位。如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现的“10文中统元宝交钞”和“成都交子”,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币,被视为无价之宝;吉林省的“广平银币”,被确认为我国第一枚机制银币。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市出土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和“大珍”等等。
认识文化价值。一些构思奇异、材质优良、制作精美、文字隽秀、
年代久远、存世稀少的钱币,其价值当然自不待言。但一些并非“绝品”、“孤品”、“罕品”的钱币,甚至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种,也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很高而备受青睐。如“元估通宝”对钱,分别系
司马光与
苏轼所写;“崇宁通宝”系
宋徽宗手书,其字铁画银钩,飘逸劲秀,外惠内韧,堪称古今一绝;誉为篆法绝工、六朝之冠的“北周三品”、“重宝”等均属此列,其收藏、观赏、增值价值也极高。
掌握观赏品相。不能掌握钱币的观赏品相也属遗憾之事。如一枚古钱币既属珍稀,又有较好的品相和观赏等价值,当然相得益彰。但是如得一枚确属罕稀之品,但表面模糊,锈蚀严重,轮廓缺损,其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这时,应认真对待,切勿急性磨、锉、削、敲,应以钱币修复知识科学处理,或找钱币收藏行家“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