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新闻中心钱币新闻 → 《古琴与铜琴》的发行量是1000万枚吗?!


  共有217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古琴与铜琴》的发行量是1000万枚吗?!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古琴与铜琴》的发行量是1000万枚吗?!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9/2 10:13:00 [只看该作者]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汤成光

  上一期的《大江南收藏》报,发表了蒋宇冰先生的《今年唯一提前公布发行量的邮票》的文章,在一尘投资网上引起较强的反响。蒋先生根据奥地利国邮政局负责人哈斯先生领队的奥地利国家邮政局代表团访华时与中国国家邮政局在北京签署的协议,将在2006年两国联合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即《古琴与钢琴》)以庆祝两国建交35周年的消息。因为报导中有哈斯先生透露出来的一组数字——他说“???中国的古琴和奥地利的博泽朵夫三角钢琴邮票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国境内发行1000万枚,在奥地利境内发行80万枚。”据此,蒋先生就认为这是2006年惟一的一套提前披露了发行量的邮票,并且在文章中认为该票的发行量为1000万枚。

  笔者对蒋先生的理解不敢苟同。

  其实,从蒋先生转贴的这篇报导文章中,我们已经很清楚的知道这套邮票透露出来的发行量并不是1000万套,只是蒋先生一时没有明白过来罢了。仔细推敲报道原文,哈斯先生说的“???邮票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国境内发行1000万枚,在奥地利境内发行80万枚”,仅这二个数字加起来就是1080万枚了,可是,蒋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却仍然说是发行1000万枚,可见是一时算错账了。

  另外,蒋先生在文章中还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中国邮政部门代表国家主权发行的纪特邮票,还要通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所以,计算某一套纪特邮票的印刷及发行量不能只计算在中国本土(含香港、澳门)的发行量,应该还要计算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数量。过去,国家邮政部门正式公布的每一套纪特邮票发行量,都是指国内发行和通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口到世界各国的总量。所以,蒋先生仅仅以哈斯先生说的“???邮票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国境内发行1000万枚,在奥地利境内发行80万枚”来认定这套邮票的发行量是1000万枚肯定是大错特错了。

  当然,对于2006年新邮票的发行量到底是多少?只有国家邮政部门代表国家公布的数字才具有权威性,我们不可以凭空乱猜,因为乱猜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过,笔者认为,今年国家邮政部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改革方案,正处在改革、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所以,2006年出台的“不事先公布纪特邮票发行量,超过发行期再公布实际的销售数量”的政策,我认为带有“实验田”的性质,是在“摸石头过河”——力求达到与市场最大的接近与和谐。因此,今年纪、特邮票的发行系量可能少于2005年的印刷数量,也有可能多于2005年的印刷数量。所以,我们绝不能断言2006年就一定比2005年的印刷数量少百分之几十。如果这种主观臆断仅仅是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风险自担,于别人无害倒也罢了,但是,这种主观臆断在媒体上发表或者在网上传播,将是贻害无穷的!!一害不明真相的投资人;二害中国邮市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信,反对炒新是我们邮坛每一个人的第一责任。

  另外,由于2006年国家邮政部门实行了事先不公布纪、特邮票发行量的政策,所以,使得2006年的二级市场上疯狂炒新、投机行为大为收敛;各种老纪特、JT票、编号票步步攀升;2004年之前发行的编年票也在逐渐缩小打折幅度,实现面值回归。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最后笔者声明:本文只是以《今年唯一提前公布发行量的邮票》一文为例子来讨论臆造新邮票发行量对市场所造成的危害,并不是针对蒋宇冰先生的,也不是说蒋先生与炒新有什么关系和瓜葛。对事不对人,请勿对号入座而产生歧义。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