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折就是为配合某套邮票发行而专门印制的一种附有邮票说明,贴有或插有全套新邮票或盖销票的折子。从1960年6月1日发行的《金鱼》邮票邮折至1984年2月16日发行的T92《儿童》邮票邮折,中国邮票总公司(中国集邮总公司前身)共发行邮折42种。中国邮票总公司于1986年1月5日开始编号发行邮折,称为PZ,就是票折两字的首个拼音字母。
我手头的邮折,是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不带编号的邮折。邮折的名称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折背白底,下部印有小黑体字的“中国邮票总公司”的中英文。那是在1983年底,我出差途经北京在东单邮局集邮柜台所购。邮折设计简洁大方,虽未浓墨重彩,但两枚邮票的雕刻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邮折内关于原画作者“文国璋”的简短介绍是我买下这枚邮折的最主要原因。
那还是在“文革”时期,正待中专毕业分配的我,到中国美术馆认识了年轻的文国璋。当时的美术馆已无昔日的辉煌,空荡荡的展厅内用木板隔开一个个的休息室,上铺草甸被褥供串联者就寝休息之用。我因自幼就酷爱图画、崇拜名家和著名画作,就住到这一全国的艺术殿堂之中,可惜与那些名作无缘相见,它们都被一把大锁囚于黑暗的画库之中了。在美术馆的两派争辩推搡中,文国璋明显处于劣势,20岁出头的我出于同情和这个年轻人有了许多共同语言。当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他还寄赠我几枚“文革”新邮票。后来,文国璋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时,我还曾去看过他,也到他家中拜访了他的父亲——著名美术家文金杨先生。这一段缘分铸成了后来我刻意收集邮折的情结。
由关注邮折的设计者到专注地收集邮折,我就开始关注邮折这个具有全套邮票信息并附有精美图案的邮品。1986年印有中国集邮总公司铭记的虎年邮折发售,我开始按编号逐年购买,有漏买的就通过邮友代购邮寄补齐。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购买PZ4《民居》邮折时,见到全部《民居》普票被粘在邮折内两侧并逐一盖了戳记,着实喜爱。当时7块多钱一枚,我犹豫再三后买下了。现今高达几百元的市场价还真使我暗自庆幸。
从1992年发行PZ23-《壬申年》邮折时起,邮折内的邮票不再粘贴,也不再盖销纪念邮戳,而改为2枚新邮夹在塑膜保护下的方式至今。在购折过程中令我至今不解的是:编号PZ63至今空缺不知为何?有说为邮联大会留位,有说编错而缺此空档不一而足。为释疑团,我在2005年因事赴京时来回坐了好几路公交车,一是寻访邮票博物馆请教,未果;二是到中国集邮总公司寻找答案,可惜也未能如愿。今借《中国集邮报》向各位读者请教,有知情者请予以赐教,告知PZ63未发行的原因。
如今不管市场如何变化,我对邮折照集不误,其中我注意到PZ46 1996-1T《丙子年》鼠折有4种不同图案,我也都集齐了,这点儿也算我自鸣得意的资本吧!
中国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