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邮票中的国宝系列
国宝,乃国之重宝,价值连城,文化底蕴足,包含信息量大,搬上邮票,收藏价值高,人见人爱,但是,国宝邮票设计难度大,故评上最佳邮票的并不多,仅有1961年的特46《唐三彩》,1984年的T.89《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1985年的J120《故宫博物院建院60年》,1987年的 T.122《编钟》小型张,1990年的T.158《韩熙载夜宴图》,以及近年新增的《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和《步辇图》等。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制品,其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其中以黄、绿、褐三色为基本釉色,习称唐三彩。唐三彩的胎料是白色的粘土,釉料中加入了铅作为助熔剂,使釉的熔点降低,易于流动,在焙烧的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瑰丽的釉彩。唐三彩在技术和艺术上都使我国的陶器生产前进了一大步,达到了历史巅峰。
特46《唐三彩》全套8枚,分别为三彩驴、马、骆驼组成,均取自侧面摄影照片,加上不同底色合成风格一致、协调古朴的大套邮票。此后,有1973年的编号票68号黑彩马一枚,台湾省1980年发行的 特163 唐三彩郵票4枚,设计水平均不及特64。
仕女图邮票采用三枚票加一枚型张的表现方法,票幅大,复原效果好,题材上佳,因此发行以来,一直受到市场追捧。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是唐代仕女画的又一高峰。从画面上作比较,在人物穿插之后,有仙鹤、小兽、湖石、花草。仙鹤与小犬等作为背景。仙鹤通体皆白,仅颈上间以一丝黑墨,鹤翅排列从虚到实,由内向外,显出画家运用线条的手法既简单又准确。
邮票根据原画构图特点,以三枚邮票将原画表现为三个独立的章节。画面分割时,不是简单分成三分,而是使原画的鹤重复出现两次,保持了画的完整。小型张以中国画长卷装裱形式,删去了原画上的十余款历代收藏者印章,以突出和展现画的原貌和人物形象,主图左右两头,用曲卷的花纹装饰,安排面值与铭记,边框衬棕褐色底纹的水波纹,邮票名字用金色叠印在边框下方。整个设计古朴大方,主次分明,较好地体现了原画的神韵,为中国历代古画开了一个好头。
故宫邮票,J120是最大最著名的一套,1953年3月25日发行的普6-6枚故宫角楼,1954年1月14日发行的角楼普资片,1956年发行的特15-5.首都名胜-6太和殿,1998年的中国和法国联合发行的1998-20-2故宫和卢浮宫,以及2002年4月1日发行《故宫角楼》普通邮资明信片一套2枚都是故宫邮票。此外,故宫藏宝,韩滉的“五牛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以及定于2004年发行的“清明上河图”邮票,2005年的故宫建院80年JF封,都是故宫专题。这些邮品中,有2套评上了最佳,可见故宫题材大有可为。
J120邮票借鉴中国传统的金碧重彩界画的方法,将故宫宏伟的古建筑的美和金碧辉煌的色彩较好地表现了出来。为了能全面表现故宫古建筑的风貌,在邮票整体设计上,以故宫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分别构成4幅相对独立完整的画面,而4枚邮票连在一起,又构成一幅贯通一气的完美的整体图案。取得了既凝重和谐,又无限深远的艺术效果。该票的不足,是金粉过重,不易保管,时间长了会发黑。
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全套一枚。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采用胶版,间接凹版混合印制,背面无胶。邵柏林设计,发行日系1987年12月10日曾侯乙编钟出土10周年之际。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战国早期的青铜打击乐器,1978年秋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一号墓出土。共65件,计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惠王赠的编钟1件。最大的一件,通高153.4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一件,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以高音为序,编成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钟架系铜木结构,纵横两列连接成曲尺形,气势雄伟,坚实牢固,承重达2500公斤,经过二千四百多年,至今仍矗立如故。钟架以黑漆为底,施朱黄彩绘花纹,共有245个构件组成。横梁、钟构、钟体布满了铭文,据统计有3755字之多。绝大多数钟能击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其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7声音阶属同一音列,音域宽广,跨越5个8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可以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它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编钟票在设计上借鉴了中国画装裱中立轴的形式,上下采用曾侯乙墓文物的古铜色带有暗花的纹地作为装饰,突出了编钟的古朴、厚重风格。边饰的上部,采用金字凸印楚王赠与曾侯镈上的铭文,主图安排在小型张的下方,雕刻版逼真地再现了成组的悬挂在钟架上的编钟气势。主图上方用中国画长题的形式印上一大段介绍文字,以表达小型张主题。主图白底色,使青铜器在深褐色边饰的衬托下更加醒目。横长的画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编钟的宏大气势。
编钟型张采用间接凹版混合印制,直观印刷效果如图雕刻版,在放大镜下观察,雕刻线条不乱不瞎,刀锋清晰完整,套印准确青铜质感十分真实,因此荣获1987年最佳与最佳印刷两项桂冠。遗憾的是不打齿孔、不刷背胶,减少了“邮”味,影响了该型张的整体效果。
佳邮之美与投资效应
历年的最佳邮票评选都会推出的一批最受群众喜爱的邮票,也成为广大集邮者收藏投资邮票的首选内容。最佳邮票中具有中国绘画艺术或五岳名山、古典名著、名花、名人、动植物、文物等题材总会被入选佳邮,购者较多,在市场上表现也较好。
第25届全国最佳邮票是呼振源设计的《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鸡血石印》、《清明上河图》及甲申猴票。
2004-17《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力求衬托出邮票的主题,第一枚邮票“中共中央总书记”用母亲河——黄河作为背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票用长城作为背景,寓意中国人民解放军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钢铁长城。两枚邮票选用了金色边框,更庄重地体现了这一题材。小型张则以邓小平生前爱花为线索,用传统的装饰花边来处理,很好地烘托了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
2004-21《鸡血石印》采取了压凸印刷工艺,小版张采用单版式小版票的格局(8枚4套),立体感强,颇具创意。《鸡血石印》在1992年发行的《青田石雕》和1997年发行的《寿山石雕》之后,以2枚一套的形式获“优秀邮票”,体现了集邮者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也说明这套邮票使用胶版压凸印刷技术得到广大集邮者的认可。
“清明上河图”是规格最大的雕刻版邮票,在视觉上,有一定冲击与震撼力。
《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是依据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画卷原作设计的。邮票一套9枚,横三连,小全张版式。其中1至3枚展现了古称汴京的开封郊野春光;4至6枚描绘了繁忙的汴河漕运;7至9枚则是对市井街道的描绘。
集邮专家认为,这套邮票结合了现代艺术设计和高科技印制工艺,是雕刻凹版邮票的精品,其印刷清晰、细腻、饱满,除在画面边缘稍有修饰外,其余部分与原画基本一致。它还是目前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全套连票最多的一套邮票。
“甲申猴”是进入最佳的生肖之首,票幅增大,面值降低,版式设计多样化,色彩绚丽,人见人喜。首次采用六角形的异型齿孔,并使用特殊纸张印制。《甲申年》邮票在表情和色彩方面表现突出:“猴三世”手捧寿桃,笑容可掬地看着你,色彩斑斓的猴脸透着喜庆,正应了“猴桃瑞寿”吉祥语。
2004年的最佳邮票小版,深受集邮者喜爱,在邮市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从三世猴开始的4枚的袖珍小版“猴赠版”,一直高于面值数倍,其特殊的领头作用,不可小视。
在邮票投资领域,历来有“强者恒强”的说法,后来演变成“领头羊”、“龙头”的时髦称呼。套用股市术语,称之为“强势品种”。细看已评上的最佳邮票,近年在邮市上表现较好的“强势品种”,基本上不出其圈。随便一数,诸如《开国大典》、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及小型张、《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及小全张、J.13《周恩来逝世一周年》、 J.21《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纪86《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及小全张、《全国科学大会》、《奔马》、《菊花》、《金鱼》、《黄山风景》、《牡丹》、《蝴蝶》、《云南山茶花》、《丹顶鹤》、《西游记》、《工艺美术》、《金丝猴》、《唐三彩》、《东北虎》、《齐白石作品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益鸟》、《西厢记》、《梅花》、《仕女图》、《猛禽》、《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组)》、《韩熙载夜宴图》、《兰花》、《杜鹃花》、1997-16《黄山小版张》……
在1997年的大行情中,《韩熙载夜宴图》、《杜鹃花》与T40《东北虎》曾演绎过黑马的角色,而在2000年低迷时期,两枚一套,面值只有28分的J.134《朱德诞生一百周年》,意外地飞涨到18元,那也许是自然消耗和对“元帅票”的需求导致,但1986年群众将大量选票投给它,就已感受到其“潜力”因素在内。
只有设计上乘的邮票,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群众喜欢,选成最佳,其生命力与投资价值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