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94“梅兰芳”邮票后3枚高值)
(本文为虚构作品,请勿认真。)
十年前我对集邮还刚刚有一点兴趣时,有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大家”,这就是后来成为至交的杨敬梅先生。
其实当时与杨敬梅结识,有很浓的私利色彩,就是想目睹他收藏的那枚《梅兰芳》小型张。在我们南方小城,这多少也算是稀罕物了。杨敬梅知道这一点,但不以为然,后来相处久了,他坦诚相告,作为一个藏家,能向同好展示自己的藏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但那天在他家,在珍贵的《梅兰芳》小型张露脸之前,我们耐心地忍受了杨敬梅整整两个小时关于京剧渊源发展的讲述。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庆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进京,把生于皖河之畔的徽调唱到北京。道咸年间,“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又以“高亢沉雄、大气磅礴”的唱腔倾倒京倒京城观众,并率领三庆班对徽调进行改革,为京剧形成完善做出了贡献。其间,春台班、四喜班、和春班的主要演员等都是安庆人,时称四大徽班。“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杨敬梅说,“京剧的发源地,就是我们安庆。”接下来,杨敬梅语气变得更为凝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外祖父杨全,是四喜班当家武生,与我们杨姓同宗,论辈份高我五辈,也就是说,梅兰芳与我们也算是远房亲戚。”
其实远远不止这些。杨敬梅生在北京,父亲被打成右派后,父母离了婚,杨敬梅随父亲回了老家。1963年杨敬梅还在读初二时,母亲接他去北京过了一个暑假,也就在那年夏天,母亲看她喜欢集邮,就送了他一本《梅兰芳舞台艺术》邮折。也就是说,杨敬梅对京剧对梅兰芳的情结中,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对母亲的一种思念。
差不多三年之后,我们才见到那本《梅兰芳舞台艺术》邮折。这是个三折式的小册子,贴有全套盖销票。设计者为夏中汉,风格很素雅很大方。在市场上,我们很少看到这个品种,如果单一从“量”的角度,它的收藏价值应该不小。但杨敬梅对所谓的“价值”很少研究,他的收藏完全是感性的,即使需要过问价格,也有一种超然的淡泊。他的另一本贴有全套新票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折,同样也是赠品,赠送方是他的病人,也是一位有集邮同好的忘年交,老人去世前留下遗嘱,请儿女一定把这件邮品转赠给杨敬梅,让他收藏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折,成为珠联璧合的一对。杨敬梅深深感叹,如果要说价值,在他所有的藏品中,只有这两本邮折才真正具有价值。
杨夫人在这个问题上,绝不做任何让步。她说杨敬梅收藏“梅兰芳”系列邮品,花费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并且有一种病态的偏执。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他们家主要矛盾。杨敬梅的收藏还包括:有齿邮票方连一个,单套两套;无齿邮票一套;小型张一枚;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的有齿邮票首日封、无齿邮票首日封、小型张首日封各一套共五枚。另外还有信销票数套,自然封片多枚。这些藏品累计投资近万元,现在看来是相当便宜,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放在哪家也是一笔大支出
(纪94“梅兰芳”小型张,目前市价35000元左右)
杨敬梅也认为自己因收藏心切,有些藏品买的时候性急了些,不然的话,可以少花许多冤枉钱。特别是那五枚首日封,正好在北京月坛邮市看见了,想要,就眼睛发亮。邮商一逮眼就摸透了心思,开价五千,少一分不卖。磨了半个多小时,对方不松口,邻摊的业主还帮腔说叫价低了,没办法,可遇不可求呀,一咬牙就掏钱买下了。倒是从此和这位邮商结下了缘,后来从他那里淘了不小好自然封片。
杨敬梅主集的专题是中国京剧,“梅兰芳”是这个专题中的重中之重。其它如京剧起源发展,京剧生旦净末丑诸行当,京剧传统现代剧目,京剧乐器服装道具等,都在一网打尽之列。这之中,虽然有开心也有苦恼,但所有回忆都甜丝丝有一种愉悦。比如收藏的那版《京剧脸谱》,是一次无心且少花钱的杰作。先是出差到武汉,有少8-2“李逵”的残版,价格20元出一点头,喜欢,买了。半年之后到南京,又发现少8-3“黄盖”的残版,稍贵些,但也只在24元左右,也买了,回来后正好凑成了一个整版。剩下的那6个单版,邮市高潮时让市场上朋友知道了,硬是以35元一套的价格给拿走了。算一算,自己的这版《京剧脸谱》,只摊到10多元一套。另一版《京剧旦角》,因为是1986年前后买的,价格还低些。《京剧丑角》发行时倒真用了点心思,是面值8折从邮商那儿预订的,结果还是高了,也尝了一下“套”的滋味。最可气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段时间集邮界盛行纪念张,也随大流下了一番工夫,只要有“梅兰芳”邮票图案的,不问价格高低,立马掏钱。可惜一叠花纸头,扔了可惜,不扔看了心疼。
前不久杨敬梅办了退休手续,以为他心里有一种失落,打电话过去安慰,却不料他情绪依旧,甚至还有一点点欣喜。他说他正在整理他的邮票,准备在适当时候,以《梅兰芳和中国京剧》为题,办一个小型的个人邮展。之后两天,杨敬梅又来电话告诉我,说他的设想让一家广告公司看中了,以承担全部费用并给予适当补助的条件,想拿下独家承办权。“还是艺术大师梅兰芳的魅力十足呀!”他在电话另一头乐滋滋地笑了半天。我无语,我不知道这是梅兰芳艺术的魅力,还是杨敬梅藏品的魅力,或者是收藏活动本身的魅力,也许三者都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