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新民 文章来源:中国集邮报
相比较前三组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第四组邮票统一中又有所变化:票型票幅、肖像背景的表现方式都中规中距;而设计理念和绘画元素在实际运用中又有所改变。尤其在一些细节方面弥补了前三组的某些缺憾:
(1)每枚邮票加印了科学家们的亲笔签名,给人一种亲切感。
(2)改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生卒年份,更清晰明了,也更规范化。
(3)无边框式的邮票设计,突破了票面表达的限制,显得更开阔。
(4)面值统一为外埠平信邮资,普及性更强。
相隔14年,再见《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邮票,有一个建议不吐不快:我国的许多科学家们生前饱经坎坷,身后却仍为许多身被其泽的人所不知。邮票作为影响深远、覆盖面广、发行量大的大众文化载体,“国家名片”上应该有科学家的一席之地。1988年、1990年、1992年,有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一)、(二)、(三)组,形成系列邮票。14年过去了,第四组才姗姗来迟,时间拖得也太久了。建议将《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邮票,如同每年的生肖邮票一样精心打造,制定合理规划,确定发行频率,通过《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邮票的发行,不仅讴歌老一代科学巨匠们曾经开创的辉煌伟业,更希望能寄托全社会对新一代科学大师们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