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北京金币  (http://www.bjjb.net/11/index.asp)
--  大规格金银币  (http://www.bjjb.net/11/list.asp?boardid=85)
----  2007年瑞典卡尔.冯.林奈诞辰300周年纪念币(蔡正燕)  (http://www.bjjb.net/11/dispbbs.asp?boardid=85&id=89624)

--  作者:outrun
--  发布时间:2008/2/17 12:53:00
--  2007年瑞典卡尔.冯.林奈诞辰300周年纪念币(蔡正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快车下载]carl von linn?300 years gold.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快车下载]carl von linn?300 year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e,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是瑞典植物学家、冒险家,现代生物学分类的奠基人,也被人们称为“现代生态学之父”。

1707年5月23日,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的斯科讷。早在少年时期,林奈就热爱自然,对动植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1727年,林奈进入隆德大学学习医学,一年之后又转学到瑞典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乌普萨拉大学。不过,他在乌普萨拉的绝大部分时间仍然投入在自己热爱的植物采集和研究上。当时,植物学训练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每一名医师都必须掌握制备和描述药用植物的技能。1731年和1734年,林奈先后进行了对于瑞典北部和中部的科学考察。

1736年,他发表了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在书中他提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分类思想,即把自然界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同欧洲的很多知名植物学家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继续发展着他的分类系统。1738年,林奈返回瑞典斯德哥尔摩,以行医和教学为生。1741年,他回到乌普萨拉大学任教,重建了学校植物园,并按照自己的分类系统安排植物布局,组织了三次对瑞典各地进行了科学考察,培养了整整一代学生。他非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参与前往世界各地的贸易和探险航行以收集动植物标本。

1753年,林奈发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在该书中提出了双名法,即以拉丁文来为生物命名,其中第一个名字是属的名字,第二个是种的名字,属名为名词,种名为形容词,形容这些物种的特性,或可加上发现者的名字,以纪念这位发现者。例如,他称人为“Homo sapiens”,有智慧的人。但他也命名了另一个人种:“Homo troglodytes”或“Homo nocturnus”,山洞人或夜人。林耐用这种方法为植物命名,后来他也用同样的方法为动物命名,这种命名法也一直延用至今。

1778年1月10日,林奈在出席乌普萨拉大教堂的庆典期间病逝并安葬于此。林奈一生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涵盖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能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瑞典政府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在林奈诞辰300周年之际,瑞典发行了卡尔.冯.林奈诞辰300周年纪念币,包括一枚金币和一枚银币,由瑞典造币厂铸造。金币正面图案为科学家的一只眼睛,透过放大镜观察自然界。这只眼源于1775年瑞典画家Alexander Roslin所创作的林奈肖像。外圈为拉丁语“卡尔.林奈 1707-2007”。背面图案为一只在棋格上的蝴蝶,代表林奈创造性的分类法。外圈刊登拉丁文“瑞典”和“认知自然界的方法”以及面额。银币正面图案由Jean Eric Rehn所创作的林奈肖像,被他命名的“linnaea borealis”植物所包围。外圈为拉丁语“卡尔.林奈 1707-2007”。背面图案取自于林奈1936年《自然系统》一书中的植物雄蕊和花囊图案。外圈刊登拉丁文“瑞典”和代表作名称——“自然系统”以及面额。金币成色90%,面额2000Kr,最大发行量5000枚,直径26mm,重量12g,为未流通品;银币成色92.5%,面额200Kr,最大发行量50000枚,直径36mm,重量27.03g,为未流通品。